香港教會男女失衡的情況持續,大體上是姊妹佔六成,弟兄佔四成(註1),個別教會的姊妹比率更達七成之多。近年不少香港堂會及機構積極推動男士事工,事工的焦點不只是向未信主的男士傳福音,也關注教會弟兄身、心、靈的平衡和需要。「全港男士復興網絡」(註2)於2004年成立,推動全港男士復興運動;再於2006年7月14日舉行「做個真漢子」全港男士復興大會。此網絡的目標是凝聚教會弟兄,推動男士小組,讓弟兄們互相支持成長,並傳遞向未信主男士傳福音的異象。是次聚會全場滿座,約有1000位弟兄參加,聚會期間進行了簡單問卷調查,了解當前弟兄所面對的困擾和壓力。
調查的代表性
是項問卷調查的對象為參加「做個真漢子」全港男士復興大會的成年教會弟兄,即場派發問卷給大約1000位的與會弟兄,收回534份已填寫的問卷,回應率約為五成。由於是項調查並非在全港所有教會弟兄中抽取樣本進行(註3),所得結果未必足以代表全港教會弟兄的整體情況;但是,作為初步探討教會弟兄所面對的困擾和壓力的數據,這項調查的結果仍具相當的參考價值。
參與調查者的特徵
由於是項調查的對象是參加男士復興大會,相信他們是較為投入教會生活或渴求復興的信徒。
從問卷所得的個人資料來看,參與調查的弟兄大多數是成年 (25-44歲) 及中年(45-64歲) 人,分別佔59.6%及34.3%
(圖一)。當中七成為已婚人士 (圖二) 過半數的已婚者結婚10年以上 (圖三)。信主10年以上的,佔三分之二
(圖四)。因此,是項調查主要可代表信主年期較長、較為成熟的成年/中年已婚弟兄。
受訪者特徵

註:受訪者只包括成年弟兄。 |

|

註:本圖所顯示的比率是扣除沒
有作答後的調整比率,沒有作答
這問題的已婚受訪者佔13.3%。 |

|
困擾/壓力的主要來源
(圖五)
為了解教會弟兄面對的主要困擾/壓力來源,調查邀請他們在問卷所列出的16個項目(註4)中,選出不多於3個項目為其主要的困擾/壓力來源。差不多全部參與調查的人士均有回答這題目;然而,約有一成人士選取多於3個項目,因而被視為「答案無效」,其選擇亦不會被納入調查的結果內。
在所有有效的回應中,最多弟兄選擇的項目是「工作要求」及「子女教養」,分別佔回應人數的48.3%及24.1%。能參與是項調查的弟兄們,均是可以準時出席男士復興大會的人士
(聚會7:30pm開始時,場地已告滿座),相信不少面對工作壓力 (如:工時過長)
的弟兄未必可以出席這次聚會及參與調查。另一方面,這結果亦與「2004香港教會普查」(以下簡稱「普查」)有關課題的數據吻合,「普查」反映堂會牧者/領袖在牧養信徒時,最經常遇見的問題同樣是「工作」及「子女教養」,分別有74.7%及48.2%的堂會有相同經驗。
其次,有較多弟兄們表示「人際關係」、「身體健康」及「經濟困難」是其困擾/壓力的來源,這幾個項目均有兩成的弟兄選擇。同樣地,「普查」亦顯示「人際關係」及「經濟困難」是牧養上常見的問題;至於「普查」所反映的另一個主要牧養問題「學業」,在是項調查的回應並不顯著,只有約一成弟兄選擇「學業/進修」。明顯地,弟兄處於人生的不同階段,所面對的困擾/壓力亦有所不同;參與是項調查的弟兄既以成年/中年人為主,「學業」相對地不會是主要的困擾/壓力。

人生不同階段所面對的困擾/壓力
(圖六至九)
為進一步了解教會弟兄在人生不同階段所面對的困擾/壓力,我們按照不同年齡組別弟兄的情況進行分析。在17位有效回應這項問題的18-24歲年青弟兄中,近半數(47.1%)
視「學業/進修」為首要的困擾/壓力來源;其次是「拍拖/戀愛」和「人際關係」,均佔35.3%。成年 (25-44歲) 及中年 (45-64歲)
弟兄的情況與調查的整體結果相近,以「工作要求」、「子女教養」為首要;其中,中年弟兄為「子女教養」感到困擾/壓力的比率顯著較高,達38.4%,估計應有較大比率的中年弟兄育有子女,他們的子女也應有不少進入少年的階段,在教養方面可能會較為吃力。回應的長者弟兄
(65歲或以上)
有10人,當中已有7位表示「身體健康」為其困擾/壓力來源,3位表示「情緒困擾」,亦有3位面對「其他家庭問題」(指關於婚姻/子女以外的問題)。
值得一提的是,超過兩成弟兄選擇的「人際關係」,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也普遍地構成困擾/壓力,不同年齡、婚姻狀況、信主年期的弟兄,均有超過兩成人士以此為困擾/壓力來源;18-25歲的年青弟兄中,受困者更達三成半。此外,面對「性」這方面困擾的弟兄佔整體的一成半;其中,較多成年或青年弟兄承受此困擾/壓力;而未婚者的比率更達兩成半,顯著地高於已婚者(一成)。
 |
 |

|

註:「其他家庭問題」是指婚姻及子女
教養以外的問題,如:與父母關係。 |
註1:1999年及2004年兩屆「香港教會普查」資料顯示,全港堂會的女會眾分別佔60.2%及61.5%。
註2:發起團體包括香港教會更新運動、國際百夫長事工、福音證主協會、漢語聖經協會、播道會恩福堂及宣道會北角堂等。
註3:要以科學化的抽樣方法向全港教會弟兄進行調查,存在資源及技術性的困難。若只採取簡便的抽樣方法,例如:邀請堂會向其信徒派發問卷,以求達到每堂會收回某一特定數目的問卷。相信回應調查的信徒容易傾向是堂會中的「較佳」者(如較委身教會、較為正面積極的信徒),以致所得的數據「偏向正面」,未能代表全港整體信徒的情況。
註4:問卷列出的16個項目包括學業 / 進修、拍拖 / 戀愛、人際關係、情緒困擾、工作要求、失業 / 待業、婚姻關係、子女教養、其他家庭問題
(如:與父母關係) 、經濟困難、身體健康、性、家庭與教會生活的衝突、同輩信徒的期望、教牧的期望及其他。
|